排名不分先后,報告題目不作為最后報告順序安排 |
||||
1 |
廢光伏組件拆解回收與稀貴金屬回收技術進展 |
周全法 |
理學博士、教授、副書記、副校長 |
常州工學院 |
2 |
無鈣焙燒鉻渣的化學與生物解毒 |
杜冬云 |
工學博士、教授、副校長 |
中南民族大學 |
3 |
鎳渣中磁鐵礦晶體結晶形態及電磁特性研究 |
杜雪巖 |
教授 |
蘭州理工大學 |
4 |
電解錳渣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
劉作華 |
副院長、長江學者、教授 |
重慶大學 |
5 |
城市礦產新式破拆選別及碳氮吸貯技術研究 |
樊涌 |
教授 |
武漢科技大學 |
6 |
高效節能氣態膜過程用于有色金屬行業氨氮廢水處理的大型工程案例介紹 |
秦英杰 |
外籍教授/博導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潔海瑞泉膜技術(天津)有限公司 |
7 |
廢電子電器智能拆解與協同冶煉技術 |
王海北 |
正高級工程師/所長 |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8 |
鋅冶煉高鐵含砷廢水制備鐵鋅復鹽絮凝劑研究 |
溫建康 |
正高級工程師 |
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高品質有色金屬綠色特種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9 |
戰略釩資源全產業鏈綠色利用進展 |
張一敏 |
主任、教授 |
武漢科技大學 |
10 |
高固含量油砂尾礦的高效脫水及干化 |
閻斌 |
研究員 |
四川大學 |
11 |
自修復凝膠材料的開發及其絮凝作用機理研究 |
黃俊 |
教授 |
山東大學 |
12 |
超級電容關鍵材料的綠色制備與性能優化 |
崔鑫煒 |
教授 |
鄭州大學 |
13 |
釩鈦磁鐵礦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和發展現狀 |
楊紹利 |
二級教授 |
攀枝花學院 |
14 |
鋁資源清潔生產與多組元利用—氯化冶金技術的研究進展 |
張廷安 |
二級教授、主任 |
東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過程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15 |
廢棄ITO中銦的超分子化學分離與提取 |
趙卓 |
教授 |
安徽工業大學 |
16 |
復雜金礦綠色高效回收及無尾礦山建設 |
楊洪英 |
教授 |
東北大學 |
17 |
超聲波強化頁巖提釩研究 |
包申旭 |
教授/院長 |
武漢理工大學 |
18 |
廢鉛膏高效浸出-電積精鉛技術 |
謝鋒 |
教授 |
東北大學 |
19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景及挑戰 |
楊英 |
教授 |
中南大學 |
20 |
難處理金礦生物預氧化提金研究進展 |
尚鶴 |
綠色選冶事業部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
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21 |
基于電場增強效應一體化處理重金屬廢水 |
潘梅蘭 |
教授/博導 |
浙江工業大學 |
22 |
異相分子電催化劑在H2O和CO2轉化中的應用研究 |
王炯 |
教授/博導 |
蘇州大學 |
23 |
類鈣礬石化合物固化重金屬研究 |
李轅成 |
教授 |
大理大學 |
24 |
特定納米構型在CO2電還原中的應用 |
劉蘇彪 |
教授/博導 |
中南大學 |
25 |
元素地球化學在耕地安全利用中的應用 |
周奇明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 |
中國有色桂林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公司 |
26 |
龍勝滑石礦綜合利用研究 |
馮吉福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總工 |
中國有色桂林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公司 |
27 |
赤泥-礦渣-超細氧化鈣復合制備地聚物及其性能分析 |
李義兵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桂林理工大學 |
28 |
拜耳法氧化鋁母液除雜提釩的"雙效″全流程工藝 |
全喆 |
院長\教授高級工程師 |
崇陽縣高質量發展研究院 |
29 |
無機絮凝劑選擇性沉淀法制備高純偏釩酸銨
|
錢立華 |
教授 |
華中科技大學 |
30 |
退役晶體硅光伏組件資源化利用技術及潛力分析 |
苑文儀 |
研究員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31 |
海外礦產資源科研與勘查經驗交流 |
趙延朋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地質事業部總經理 |
中國有色桂林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公司 |
32 |
中非銅鈷成礦帶勘查技術成果及經驗交流 |
劉耀輝 |
高級工程師地質事業部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
中國有色桂林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公司 |
33 |
三維可視化建模技術在金屬老礦山的研究及初步應用 |
施玉嬌 |
高級工程師地質事業部副總經理助理兼地質事業部勘查部副主任 |
中國有色桂林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公司 |
34 |
赤泥-電解錳渣協同氨氮回收及材料化全組分利用技術 |
劉曉明 |
教授 |
北京科技大學 |
35 |
冶金爐氣高值轉化:挑戰與思路 |
李孔齋 |
教授 |
昆明理工大學 |
36 |
鋁灰生產氫氧化鋁/氧化鋁工業實踐 |
陳喜平 |
教授 |
鄭州大學 |
37 |
鉆探工具儀器新進展和關鍵技術 |
胡郁樂 |
教授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38 |
深部復雜地層耐高溫鉆井液技術 |
烏效鳴 |
教授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39 |
二氧化碳爆破建造干熱巖儲層研究 |
竇斌 |
教授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40 |
內蒙古霍各乞銅多金屬礦成因規律研究 |
皮橋輝 |
教授 |
桂林理工大學 |
41 |
礦井高密度三維電法探測技術及其應用 |
翟培合 |
教授 |
山東科技大學 |
42 |
東南亞地區金屬礦找礦靶區快速評價技術集成與示范 |
黃理善 |
高級工程師地質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兼地質事業部勘查部主任 |
中國有色桂林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公司 |
43 |
高寒深切割山區大型礦床找礦靶區圈定與評價技術研究 |
李學彪 |
高級工程師地質事業部科研部主任 |
中國有色桂林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公司 |
44 |
湘南柿竹園礦集區隱伏礦成礦規律與深部找礦 |
成永生 |
教授 |
中南大學 |
45 |
廣域電磁法在國家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的點滴貢獻 |
李帝銓 |
教授 |
中南大學 |
46 |
地質鉆探用高效長壽命金剛石鉆頭的研究與應用 |
段隆臣 |
教授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47 |
基于二維經驗模分解(BEMD)技術深層次致礦異常信息提取 |
陳永清 |
教授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48 |
我國地電化學技術研究回顧與展望 |
羅先熔 |
二級教授 |
桂林理工大學 |
49 |
礦體形貌學及其應用 |
汪勁草 |
教授 |
桂林理工大學 |
50 |
提高礦產勘查深部探測能力的思考 |
呂玉增 |
教授 |
桂林理工大學 |
51 |
量子重力儀在固體礦產資源勘查中的應用 |
林強 |
教授 |
浙江工業大學 |
52 |
短偏移距瞬變電磁探測技術與應用 |
薛國強 |
教授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53 |
鉆探用測試儀器應用現狀 |
趙建剛 |
鉆探儀器研發中心主任/教授級高工 |
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 |
54 |
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在固體進樣方法中的應用及展望 |
徐進力 |
高級工程師 |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
55 |
礦物加工裝備及其綠色工藝技術集成分析 |
秦廣超 |
教授級高工 |
合肥學院 |
56 |
新能源金屬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研究進展 |
孫峙 |
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57 |
赤鐵礦法除鐵技術原理及在有色金屬濕法冶金中的應用 |
李興彬 |
教授 |
昆明理工大學 |
58 |
多金屬頁巖復雜浸出液中釩鎳鉬綜合回收研究 |
楊鑫龍 |
高級工程師 |
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59 |
有色行業重金屬廢水納米吸附深度處理技術 |
楊曉松 |
正高級工程師 |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60 |
采用990型精餾爐處理熱鍍鋅渣的工業化生產實踐研究 |
卜二軍 |
正高級工程師 |
河鋼集團邯鄲分公司 |
61 |
鐵釩渣有價金屬綜合回收研究 |
潘建 |
教授 |
中南大學 |
62 |
石化行業典型廢催化劑循環利用 |
黃國勇 |
教授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63 |
黏土型鋰礦清潔高效提取技術研究 |
趙紅波 |
教授 |
中南大學 |
64 |
煤礦采空區充填矸石對水中氮素、氟化物及有機物的去除機理和效果研究 |
趙麗 |
教授 |
河南理工大學 |
65 |
典型微納米儲鋰材料機理分析 |
李春生 |
教授 |
蘇州科技大學 |
66 |
冶金過程有價有害組份遷移調控與固廢源頭減量 |
王親猛 |
教授 |
中南大學 |
67 |
XRD分析技術在礦石分析中的應用與發展 |
謝飛 |
高級實驗師 |
貴州大學 |
68 |
粵北長江鈾礦田控礦構造解析 |
陳柏林 |
研究員 |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69 |
礦田構造研究關鍵要素提取與找礦實踐 |
湯靜如 |
教授 |
桂林理工大學 |
70 |
廢棄光伏組件中硅片的分離回收 |
何亞群 |
工學博士、教授 |
中國礦業大學 |
71 |
下地殼角閃巖相部分熔融——花崗巖型W-Nb-Ta礦床成礦新源區 |
王立強 |
研究員 |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72 |
高光譜技術在礦產勘查中的應用進展 |
代晶晶 |
研究員 |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73 |
電化學廢水處理與資源化 |
趙旭 |
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74 |
尾砂全利用的瓶頸技術 |
賴偉 |
高級工程師 |
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75 |
“廢棄光伏組件”中金屬元素濕法提取及資源化利用 |
許貴軍 |
技術工程部、高級經理、高級工程師 |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
76 |
深邊部找礦地球物理方法技術與應用 |
趙毅 |
工程師 |
中國有色桂林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公司 |
77 |
尾礦重金屬修復及生態重構機理研究 |
葉志平 |
副研究員 |
浙江工業大學 |
78 |
碲的高效短流程提取及高純化制備 |
許志鵬 |
副教授 |
中南大學 |
79 |
典型城市礦產類固體廢物資源化及污染防治研究 |
王瑞雪 |
副教授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80 |
赤泥資源化利用 |
程治良 |
副教授 |
重慶理工大學 |
81 |
從廢CRT熒光粉中回收稀土 |
李棟 |
副教授 |
中南大學 |
82 |
滑坡災害傾向性精準辨識與預警方法 |
蒲成志 |
副教授 |
南華大學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
83 |
煤基固廢回收利用 |
李彩霞 |
副教授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84 |
印度未來能源和礦產資源需求對中國影響分析 |
邢萬里 |
副研究員 |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85 |
大深度高密度擴頻激電原理及其在深部隱伏礦勘探中的應用 |
陳儒軍 |
副教授 |
中南大學 |
86 |
石英脈型鎢礦床扇狀成礦的規律及找礦成效 |
方貴聰 |
副教授 |
桂林理工大學 |
87 |
柴北緣鈹礦床成礦地質條件約束及找礦方向研究 |
王建國 |
副教授 |
青海大學 |
88 |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礦帶西段南緣構造演化與成礦 |
彭勃 |
副研究員 |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90 |
高硅Ti-Si合金熔體電磁定向凝固分離制備初晶硅 |
朱奎松 |
副教授、博士 |
攀枝花學院 |
91 |
有色冶煉高砷物料砷的脫除與固化研究 |
劉智勇 |
副教授 |
中南大學 |
92 |
水熱驅動下有色冶煉鐵渣的資源化利用技術 |
岳彤 |
副教授 |
中南大學 |
93 |
報廢晶硅太陽能光伏組件全生命周期評估 |
陳小卉 |
理學博士、副教授 |
常州工學院 |
94 |
拜耳法含鈧赤泥選冶協同深度提鐵與鈧分離新技術 |
肖軍輝 |
副教授、四川省工程實驗室常務主任 |
西南科技大學 |
95 |
航空航天用TiAl基復合材料準連續網狀增強結構形成規律及機制 |
李明驁 |
副教授 |
重慶理工大學 |
96 |
提釩廢水的“近零排放”資源化路徑 |
周素瑩 |
博士 |
東北大學 |
97 |
石英砂“綠色”除鐵工藝技術研究 |
張曉彤 |
碩士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業學院 |
98 |
光伏組件回收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莊虎梁 |
副總經理 |
常州瑞賽環??萍加邢薰?/span> |
99 |
有色火法冶金煙氣無污酸處理工藝初步研究 |
劉海弟 |
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100 |
退役動力電池綠色循環利用技術研究進展 |
張西華 |
副研究員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101 |
電弧爐處理城市垃圾數值仿真與優化 |
劉柳 |
副教授/熱能工程系副主任 |
中南大學 |